马云:新零售后,新制造是关键

  • 我要分享:

随着阿里大规模布局新零售,取得了一些成绩后,马云认为新零售之后,新制造是关键, “ 新制造是经济转型的新动力,而智能技术是新制造不可逾越的关键技术。 ”

文:窦悦怡

编辑:郭娟

“有人认为,实体制造业正在消失。但我认为只有落后的制造业才会消失。 所有制造业要保持高度清醒的认识,不能安于现状,特别是现在有些制造业利用了互联网,拓展了自己的营销,带动了一定的销售额,但这并不表明你们具备了明天的能力。

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要用好互联网,一定是 IP ,一定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下驱动的新型制造业。新制造将会重新定义制造业。 ”马云在2018年云栖大会演讲中说道的。

其实, 2016年10月,在阿里的第六届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了“五新”的概念,分别是 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这 “五新”公布后,引发各界讨论。

几年过去了,随着阿里大规模布局新零售,取得了一些成绩后,马云认为新零售之后,新制造是关键, “ 新制造是经济转型的新动力,而智能技术是新制造不可逾越的关键技术。 ”

新制造不同于传统的规模化、标准化制造,它讲究的是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 “ 未来的机器吃的不是电,而是用是数据。 ”

那么什么是新制造?新制造的本质是什么?阿里的新制造布局是怎样的?

本质:制造业 +服务业

其实,从 2016年云栖大会后,我们会在各种公开场合中听见马云有关新制造的言论。

例如,在 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 表示,未来机器吃的不是电,而是用数据,所有的制造行业,由于零售行业发生变化,由原来的 B2C制造模式 转向 C2B的改造,也 即按需定制,今天的供给侧改革,就是改革自己、适应市场,改革自己、适应消费者。

再比如,在 2017年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表示,未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一定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而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力、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因为智能的成熟,让制造业成为服务业, 而人从大量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创造性的服务业,又催生了新的 “制造业”。

又比如,在 2018年9月17日 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马云再次谈新制造,他指出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让制造业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而数据时代,制造业是个性化、智能化、按需定制。

未来制造业不仅仅是制造业,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未来制造业依靠的不是资源和产业配套,而是数据、服务业和制造业相结合。服务业发达的地方,新制造会起来。未来制造业的重点不是引进资金,而是引进知识和人才。

总之,马云这几次发言中我们都可以抓住这几个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业”、“机器数据”、“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其实简单来说新制造的本质就是“制造服务业”。

“未来 没有纯制造业,也没有纯的服务业,不能再寄希望于制造业创造就业。 ” 现在有人不断通过制造业回归就业,马云认为,这是对未来制造业是创造就业的大军,因为未来的制造业可能都是人工智能替代人工。

“ 新零售是线上和线下融合,制造业不是想象中的实体和虚拟的融合,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未来的创造就业的重点不是制造业,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一定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就业的主要的发动机。 ”

服务化转型是逐步渐进式

B2B圈了解到,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因为历史的缘故,传统制造业 缺乏发达的产业分工体系,而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其次,自主创新能力弱;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资源利用、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工业强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此外,部分企业还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基础之上,发展理念亟待转变。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已非常紧迫。

而随着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使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的统计,全球 500强企业共涉足51个行业,其中28个属于服务业。从数量上来看,有56%的公司在从事服务业,更有两成的跨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 “70%现象”,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制造企业产品价值链的延伸发展,促进其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效率提升转变,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整体产业升级。发展制造服务业,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然趋势。

其实,制造服务业又称服务型制造,这是在上世纪 80年代末 ,美国学者 Vandaermerwe和Rada最早提出服务型制造的概念 ,就是说,通过给产品赋予更多服务来创造更多附加价值的过程就是服务型制造。

与传统制造模式相比,服务型制造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从以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中心向围绕产品提供服务为主转变;从金字塔型组织架构向矩阵型组织架构转变;从以产品交付的一次 **易盈利向以服务项目为周期的阶段性盈利转变 ;从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向具有较强的经济适应力转变。

根据欧美专家总结,传统制造型企业想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围绕产品服务,也仅仅限于产品售出后被动等待客户需要的服务,企业仅仅把服务带来的利润看作是产品销售带来的副产品。

第二阶段:企业主动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的产品满意度,服务部分在产品价值构成比重逐步上升,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以及与客户形成紧密关系的桥梁。

第三阶段:制造企业以其成熟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为核心,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成为纯粹的服务商。

我们可以看出,向服务化转型的过程是逐步渐进式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转型模式进行。

更侧重概念化,落地之路步履维艰

目前,在制造服务业的案例更多是在欧美等地区,很多传统制造强企,已经在尝试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型。比较有代表的案例宝洁基于供应链的服务型制造。

据悉,宝洁以供应链企业为核心,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媒介,从原材料开始到中间投入品再到最终产品,由销售渠道把产品输送到最终消费者。这个过程将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渠道商、最终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的链状结构。

在国内,海尔数字化成功转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制造服务化的典型案例。据悉,海尔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这样一个完整的家电制造产业链中,将逐渐淡出生产制造业务,将其生产环节外包,交给一些专业代工企业去做,实现从制造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的转型,专注于研发、品牌、渠道和服务。

再说到阿里,虽然马云多次提 “新制造”,但是我们发现,阿里还处于一个概念阶段,在“布道”,并没有任何产品出来,更别说是落地了。

虽然阿里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已经有初步布局,也推出 ET工业大脑,不过从目前案例情况,还是停留在不同细分领域,帮助制造业的工厂提升良品率,降低成本浪费。

为什么会这样?

从目前来说,在所有领域中,工业制造领域是对上云需求很旺的领域,但是在上云的过程推进很慢。

首先,这个领域的企业用户偏保守,想上云,但又担心安全,害怕自己的核心数据泄露。

其次,工业制造领域是一个很细分、分散的领域,覆盖高端制造、离散制造等大大小小几百个领域,而且这个领域上云之前,最先要考虑自动化、数字化,否则无法适应上云之后,企业的 IT架构根本承载不了,庞大的业务量。

此外,无论是阿里云也好,腾讯云也好,或者其他创业公司,只要切入工业制造业,更多都是从判断良品率、供应链角度切入,主要原因是这些业务并非切得是核心业务系统,不用担心数据泄露。

B2B圈认为,既然工业制造业上云、数字化转型都这么艰难,更别说与服务业相融合了。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局限在阿里,也反应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的一些制约因素。例如,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对服务业需求不足;再比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也是我国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难点所在。

总的来说,我国在服务业和制造业趋向融合的过程中,服务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拉动作用,制造业也没有展现出强大的基础性推动作用。

至于马老师的 “新制造”,真希望他在“退休”前做出点成绩。

相关推荐

0条评论

还可输入140个汉字

发表